淺談水利工程施工高邊坡的加固與治理
發(fā)布日期:2017-05-03 21:28:07 瀏覽量:1371邊坡穩(wěn)定問題是水利水電工程中經(jīng)常遇到的問題。邊坡的穩(wěn)定性直接決定著工程修建的可行性,影響著工程的建設投資和安全運行。
我國曾有幾十個水利水電工程在施工中發(fā)生過邊坡失穩(wěn)問題, 如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廠區(qū)高邊坡、漫灣水電站左岸壩肩高邊坡、安康水電站壩區(qū)兩岸高邊坡、龍羊峽水電站下游虎山坡邊坡等等。為治理這些邊坡不但耗去了大量的資金, 還拖延了工期, 成為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, 有的邊坡工程甚至已經(jīng)成為制約工程進度和成敗的關鍵。我國正在建設和即將建設的一批大型骨干水電站,如三峽、龍灘、李家峽、小灣、拉西瓦、錦屏等工程都存在著嚴重的高邊坡穩(wěn)定問題。其中三峽工程庫區(qū)中存在10 幾處近億立方米的滑坡體,拉西瓦水電站下游左岸存在著高達700m 的巨型潛在不穩(wěn)定山體, 龍灘水電站左岸存在總方量1000 萬m3 傾倒蠕變體等。
高邊坡的地質(zhì)構(gòu)造往往比較復雜, 影響滑坡的因素也很多, 因此, 我國廣大水電科技人員在與滑坡災害作斗爭的過程中, 不斷總結(jié)經(jīng)驗教訓, 積極開展科技攻關, 總結(jié)出了一整套水電高邊坡工程勘測、設計和施工新技術,成功地治理了天生橋二級、漫灣、李家峽、三峽、小浪底等工程的高邊坡問題。
一、混凝土抗滑結(jié)構(gòu)的應用
㈠混凝土抗滑樁
抗滑樁由于能有效而經(jīng)濟地治理滑坡, 尤其是滑動面傾角較緩時, 其效果更好, 因此在邊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廣泛采用。如:天生橋二級水電站于1986 年10 月確定廠房下山包壩址后,11 月開始在廠房西坡進行大規(guī)模的開挖,加上開挖爆破和施工生活用水的影響,誘發(fā)了面積約4 萬㎡、厚度約25~40m、總滑動量約140 萬m3 的大型滑坡體。初期滑動速度平均每日2mm,到次年2 月底每日位移達9mm. 如繼續(xù)開挖而不采取任何工程處理措施, 預計雨季到來時將會發(fā)生大規(guī)模的滑坡,為此,采取了抗滑樁等一整套治理措施。
抗滑樁分成兩排布置在廠房滑坡體上,在584m 高程上設置1 排,在597m 高程平臺上設置1 排,樁中心距6m,樁深為25~39m,其中心深入基巖的錨固深度為總深度的1/ 4,斷面尺寸為3m×; 4m,設置15kg/m 輕型鋼軌作為受力筋,回填200 號混凝土,每根抗滑樁的抗剪強度為12840kn ,17 根全部建成后,可以承受滑坡體總滑動推力218280kn. 第一批抗滑樁從1987 年3 月上旬開工, 5 月下旬開始澆筑, 6 月1 日結(jié)束。第二批抗滑樁施工是在1987~1988 年枯水期內(nèi)完成的。
抗滑樁開挖深度達3~4m 后,在井壁噴30~40cm 厚的混凝土。對巖體較好的井壁采用打錨桿、噴錨掛網(wǎng)的方法進行支護,噴混凝土厚度10~15cm。對局部塌方部位增設鋼支撐??够瑯堕_挖到設計要求深度后,進行鋼筋綁扎和鋼軌吊裝。
混凝土澆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, 由拌和樓拌和, 混凝土罐車運輸直接入倉, 每小時澆筑厚度控制在1.5m 內(nèi),特別是在滑動面上下4m 部位,還需下井進行機械振搗。在澆到離井口5~7m 時,要求分層振搗。每個井口設兩個溜斗, 溜管長度為10~14m,管徑25cm。
抗滑樁的建成,對樁后坡體起到了有效的阻滑作用。
采用抗滑樁是穩(wěn)定安康溢洪道邊坡的主要手段,在263m 高程平臺上共設置了9 根直徑1m的鋼筋混凝土抗滑樁, 每根樁都貫穿幾個棱體, 最深的達35m,樁頂嵌入溢洪道渠底板內(nèi)。
為了不干擾平臺外側(cè)基坑的施工,樁身用大孔徑鉆機鉆成,孔壁完整, 進度較快, 兩個月就全部完成。這9 根抗滑樁按兩種工作狀態(tài)考慮: 在溢洪道未形成時, 抗滑樁按彈性基礎上的懸臂梁考慮, 不考慮樁外側(cè)滑面上部巖體的抗力; 在溢洪道建成后抗滑樁樁頂嵌入溢洪道底板,此時按滑坡的下滑力考慮。
抗滑樁混凝土標號為r28250 號,鋼筋為φ 40ⅱ級鋼??够瑯队?982 年1 月施工, 3 月完成后,基坑繼續(xù)下挖,邊坡上各棱體的基腳相繼暴露。同年11 月,在fb75 與f22 斷層構(gòu)成的棱體下面坡根爆破開挖后,發(fā)現(xiàn)在263m 高程平臺上沿fb75、f22 斷層及7 號抗滑樁外側(cè)近南北向出現(xiàn)小裂縫,且裂縫不斷擴大, 21 天后7 號抗滑樁外側(cè)的fb75 ~ f22 棱體下滑,依靠7 號抗滑樁的支擋,樁內(nèi)側(cè)山體得以保存。
(二)混凝土沉井
沉井是一種混凝土框架結(jié)構(gòu), 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數(shù)節(jié)進行。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樁的作用,有時也具備擋土墻的作用。
天生橋二級水電站首部樞紐左壩肩下游邊坡,在二期工程壩基開挖澆筑過程中,曾于1986 年6 月和1988 年2 月兩次出現(xiàn)沿覆蓋層和部分巖基的順層滑動?;麦w長80m,寬45m,高差35m,最大深度9m,方量約2 萬m3。為了避免1988 年汛后左導墻和護坦基礎開挖過程中滑體再度復活, 確?;拥陌踩┕?, 對左岸邊坡的整體進行穩(wěn)定分析后, 決定在坡腳實施沉井抗滑為主和坡面保護、排水為輔的綜合治理措施。
沉井結(jié)構(gòu)設計根據(jù)沉井的受力狀態(tài)、基坑的施工條件和沉井的場地布置等因素決定, 沉井結(jié)構(gòu)平面呈“田”字形,井壁和橫隔墻的厚度主要由滿足下沉重量而定。井壁上部厚80cm,下部厚90cm;橫隔墻厚度為50cm,隔墻底高于刃腳踏面1.5m,便于操作人員在井底自由通行。沉井深11m ,分成4、3、4m 高的3 節(jié)。
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場地、沉井制作、沉井下沉、填心4 個階段。
下沉采用人工開挖方式,由人力除渣,簡易設備運輸,下沉過程中需控制防偏問題,做到及時糾正。合理的開挖順序是:先開挖中間,后開挖四邊;先開挖短邊,后開挖長邊。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, 設置φ25 錨桿(錨桿間距為2m,深3.5m),再澆筑150 號混凝土封底,最后用100 號毛石混凝土填心。
沉井工程建成至今, 已經(jīng)受了多年的運行考驗。目前,首部邊坡是穩(wěn)定的,沉井在邊坡穩(wěn)定中的作用是明顯的。
㈢混凝土框架和噴混凝土護坡
混凝土框架對滑坡體表層坡體起保護作用并增強坡體的整體性, 防止地表水滲入和坡體的風化??蚣茏o坡具有結(jié)構(gòu)物輕,材料用量省,施工方便,適用面廣,便于排水,以及可與其他措施結(jié)合使用的特點。
天生橋二級水電站下山包滑坡治理采用混凝土護面框架, 框架分兩種型式?;娓浇蚣埽涔?jié)點設長錨桿穿過滑面, 為一設置在彈性基礎上節(jié)點受集中力的框架系統(tǒng); 距滑面較遠的坡面框架,節(jié)點設短錨桿,與強風化坡面在一定范圍內(nèi)形成整體。
下山包滑坡北段強風化坡面框架采用50×; 50cm、節(jié)點中心2m 的方形框架,節(jié)點處設置兩種類型錨桿: 在550~560m 高程間坡面, 滑面以上節(jié)點垂直于坡面設置φ 36 及φ32、長12m 砂漿錨桿,在565~580m 高程間坡面則設垂直于坡面的φ28、長6m 的砂漿錨桿,相應地框架配筋為8φ20 和4φ20??蚣芤笤谄旅嫱?0cm 深,50cm 寬的槽, 部分嵌入坡面內(nèi),表層填土并摻入耕植上,形成草本植被的永久護坡。
在巖性較好的部位可采用錨桿和噴混凝土保護坡面。
㈣混凝土擋墻
混凝土擋墻是治坡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, 它能有效地從局部改變滑坡體的受力平衡,阻止滑坡體變形的延展。
在1986 年6 月,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工程下山包廠址未定之前,由于連降大雨(其降雨量達91.2mm ),550m 高程夾泥層上面的巖體滑動10 余cm,584m 高程平臺上出現(xiàn)3 條裂縫,其中最長一條55m 長, 2.2cm 寬,下錯2cm。為此采取了在550m 高程澆筑50 余m 長的混凝土擋墻和打錨桿等措施。
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廠房高邊坡坡頂設置了混凝土擋土墻, 以防止古滑坡體的復活, 部分坡面采用漿砌塊石護面加固,坡腳680m 高程設置混凝土防護墻。
在漫灣水電站邊坡工程中也采取了澆混凝土擋墻及漿砌石擋墻、混凝土防掏槽等措施,綜合治理邊坡工程。
㈤錨固洞
在漫灣水電站邊坡工程中,采用各種不同斷面的錨固洞64 個,形成較大的抗剪力。在左岸邊坡滑坡以前,已完成2m×; 2m 斷面小錨固洞18 個,每個洞可承受剪力9000kn.此外,還利用地質(zhì)探洞回填等增加一部分剪力。由于錨固洞具有一定的傾斜度, 防止了混凝土與洞壁結(jié)合不實的可能性, 同時采取洞樁組合結(jié)構(gòu)的受力條件遠較傳統(tǒng)懸臂結(jié)構(gòu)合理, 可望提供較大的抗力。
二、錨固技術的應用
采用預應力錨索進行邊坡加固,具有不破壞巖體,施工靈活,速度快,干擾小,受力可靠,且為主動受力等優(yōu)點, 加上坡面巖體抗壓強度高, 因此, 在天生橋二級、漫灣、銅街子、三峽、李家峽等工程的邊坡治理中都得到大量應用。
在漫灣水電站邊坡工程中, 采用了1000kn 級錨索1371 根、1600kn 級錨索20 根、3000kn級錨索859 根、6000kn 級錨索21 根,均為膠結(jié)式內(nèi)錨頭的預應力錨索,采取后張法施工。
預應力錨索由錨索體、內(nèi)錨頭、外錨頭三部分組成。內(nèi)錨頭用純水泥漿或砂漿作膠結(jié)材料,其長度1000kn 級為5~6m,3000kn 級為8~10m,6000kn 級為10~13m;外錨頭為鋼筋混凝土結(jié)構(gòu),與基巖接觸面的壓應力控制在2.0mpa 以內(nèi)。
為提高錨索受力的均勻性, 漫灣工程施工單位設計了一種小型千斤頂, 采用“分組單根張拉” 的方法, 如3000kn 錨索19 根鋼絞線, 每組拉3 根,7 次張拉完; 6000kn 錨索37 根,10 次張拉完,既簡化操作程序,又提高錨索受力均勻性。錨索在補償張拉時可以用大千斤頂整體張拉(如3000kn 錨索),也可繼續(xù)用分組單根張拉方法(如6000kn 錨索),都不會影響錨索受力的均勻性。
在小浪底工程中大規(guī)模采用的無粘結(jié)錨索具有明顯的優(yōu)點, 其大部分鋼絞線都得到防腐油劑和護套的雙重保護, 并且可以重復張拉。由于在施工時內(nèi)錨頭和鋼鉸線周圍的水泥漿材是一次灌入的, 漿材凝固后再張拉, 因此減少了一道工序, 提高了工效, 但其價格相對較高。
在高邊坡施工過程中為保證開挖與錨固同步施工, 必須縮短錨索施工時間, 及早對巖體施加預應力,以達到加快工程進度,確保邊坡穩(wěn)定的目的。為此,結(jié)合八五科技攻關,在李家峽水電站高邊坡開挖過程中,成功將1000kn 級預應力錨索快速錨固技術應用于工程中。
室內(nèi)和現(xiàn)場試驗表明,采用n-1 注漿體和y-1 型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滿足1000kn 級預應力錨索各項設計技術指標,而施加預應力的時間由常規(guī)的14~28d 縮短到3~ 5d.該項成果對及時加固高邊坡蠕變和松弛的巖體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,充分體現(xiàn)了“快速、經(jīng)濟、安全”的原則。
三峽永久船閘主體段高邊坡工程規(guī)模之大、技術難度之高均為國內(nèi)外邊坡工程所罕見,其加固過程中, 采取了噴混凝土、掛網(wǎng)錨桿、系統(tǒng)錨桿、打排水孔、設置排水洞、采用3000kn級預應力錨索等綜合治理措施,其中, 3000kn 對穿錨束1924 束,在國內(nèi)尚屬首例。系統(tǒng)設計3000kn 級預應力對穿錨束1229 束,孔深22.1~56.4m ,主要分布在南北坡直立墻和中隔墩閘首及上下相鄰段。南北坡直立墻布置兩排,水平排距10~20m,孔距3~ 5m,第一排距墻頂8~10m,第二排距底板高20m 左右,均于兩側(cè)山體排水洞對穿。中隔墩閘首布置3排,排距10m,孔距3.5~6.4m,第一排距墻頂10m 。此外,動態(tài)設計3000kn 級預應力對穿錨束695 束,孔深16~66m,主要布置在中隔墩閘室和豎井部位。對穿錨束分為無粘結(jié)和有粘結(jié)兩種型式, 其結(jié)構(gòu)主要由錨束束體和內(nèi)外錨頭組成。由于錨索采取對拉錨索的形式,將內(nèi)錨頭放在山體內(nèi)的排水廊道中, 因此, 內(nèi)錨頭不再是灌漿錨固端, 而是置于廊道內(nèi)的墩頭錨或雙向施加張拉的預應力錨。這類加固方式將排水和錨固結(jié)合起來, 減少了約占錨索長度1/3~1/4 的內(nèi)錨固段,是一種理想的加固形式。
來源:網(wǎng)絡
文章來源: 永年加固公司 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miseto.com/a_20170504033812.html 任何關于加固工程的問題和建議,敬請咨詢:0591-87868646
上一篇:招聘信息






